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资深议员史密斯访华期间坦言,中美稀土问题仍未解决。在他看来,中国向全球出口大量稀土,但美国却难以获得足够份额:“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了美国经济要害。 ” 这番表态背后,是2025年4月以来中美稀土博弈的持续发酵,当时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指美国军工与高科技产业的软肋。
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8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量同比下滑11%,环比减少4.7%,总量降至590吨。 与此同时,中国全球稀土磁铁出口总量却同比增长15%,达到6146吨。 这种“全球增、美国减”的反差,凸显中国对美稀土供应采取了精准调控。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6月中国曾对美出口353吨稀土磁体,但其中92%流向新能源汽车和风电领域,用于导弹制导系统的重稀土元素出口始终维持零纪录。 通过要求企业提交最终用户证明,中国实现了稀土流向的穿透式监管。
2025年4月4日,中国依据《出口管制法》对稀土管控升级,标志着政策从临时反制转向长期战略。 与以往不同,此次管制聚焦钆、铽等军用价值突出的中重稀土,且覆盖永磁体等成品。
美国智库分析指出,中国不仅控制全球70%的稀土开采,更掌握92%的精炼产能,这种“资源+技术”的双重壁垒让美国短期内难以突破。 例如,美国唯一稀土矿芒廷帕斯虽获国防部注资,但其分离产能仅达设计值的45%,且生产的磁材成品率不足60%。
2020年至2023年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依赖中国进口。这种依赖深入军工核心:每架F-35战机需427公斤稀土,每艘核潜艇消耗4.2吨。 为摆脱困境,美国尝试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构建替代供应链,甚至计划开采太平洋海底矿藏。 但业内专家指出,美国重建完整稀土产业链需十年以上时间,且面临成本翻倍、环保争议等障碍。 更讽刺的是,美国开采的稀土矿石仍须运往中国提纯,形成“原料出国、加工返销”的循环。
2025年5月的中美日内瓦会谈中,美方提出“芯片换稀土”方案,但后续行动缺乏诚意。 中国商务部明确表态,稀士出口放宽与否取决于美方是否取消对华芯片限制等实质性举措。 这种对等原则体现在具体案例中:当美国对AI芯片实施新禁令时,中国随即收紧稀土许可证发放,导致福特汽车芝加哥工厂因短缺停产。 此外,中国通过稀土追溯系统监控全球流向,确保资源不被用于“遏制中国发展”的领域。
中国管制措施已引发全球稀土价格震荡。 2025年5月,欧洲市场镝价飙升至850美元/公斤,铽价突破3000美元/公斤,较4月初上涨210%。 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承认,人形机器人Optimus生产因稀土磁体供应受阻。
为应对危机,美国被迫放宽民用领域进口,但军工级稀土库存仅能维持数月生产。 若中国持续限制重稀土,F-35生产线可能面临停工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稀土企业业绩飘红,北方稀土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激增727%,凸显管控策略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