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彭老总的长沙征战记:红军史上唯一攻克的省会,何以得而复失?

点击次数:125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10-10 05:19:33
1930年夏天,彭德怀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 他刚成立的红三军团,竟然攻占了湖南省会长沙。 这是红军成立以来唯一一次攻占省会城市。 但占领十天后,他们却主动撤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1930年6月,湖北大冶县刘仁八村,一场影

1930年夏天,彭德怀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

他刚成立的红三军团,竟然攻占了湖南省会长沙。

这是红军成立以来唯一一次攻占省会城市。

但占领十天后,他们却主动撤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1930年6月,湖北大冶县刘仁八村,一场影响红军发展格局的整编在此进行。

彭德怀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面对一万余名红军战士宣布:以井冈山时期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和鄂东南何长工领导的红八军为基础,正式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

这支队伍底蕴深厚。红五军是1928年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老部队;红八军则源自1929年程子华、何长文等领导的"大冶兵暴",在鄂东南地区发展至七千余人。两军合编后总兵力超过一万人,成为当时红军主力兵团之一。

此时,中共中央实际负责人李立三正在上海推行"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计划(史称"李立三路线"),要求红军"会师武汉,饮马长江",攻打长沙、南昌等大城市。这个计划基于对革命形势过于乐观的估计,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已经到来。

彭德怀接到指示后,审时度势地注意到有利条件: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正在中原地区大战(中原大战),湖南军阀何键的主力部队被调往湘南与桂军作战,长沙防务相对空虚。他决定伺机而动,先取岳阳试探,再图长沙。

02

1930年7月3日,红三军团首战湘北重镇岳阳。

守军王东原旅措手不及,红军迅速破城。值得注意的是,洞庭湖上的外国军舰试图干涉,向红军开火。红军炮兵专家武亭指挥还击,命中十余发炮弹,迫使其撤退。此战不仅锻炼了部队,更展现了红军反抗外国干涉的决心。

攻占岳阳后,红三军团获得补给,但彭德怀并未贪功冒进,于7月中旬主动撤回平江休整。7月22日,部队在平江举行誓师大会,决定乘胜攻打长沙。

湖南省主席兼第四路军总指挥何键闻讯,急派危宿钟师等部四个多旅阻截。彭德怀在平江东南的双江口设伏,7月25日重创来犯之敌。次日,红军乘胜追击,在金井再破敌军主力,扫清长沙外围障碍。

03

1930年7月27日傍晚,红三军团八千余主力进抵长沙城郊。

当时长沙守军虽有约三万人,但多为民团和新编部队,战斗力较弱。红军抓住战机,从韭菜园、小吴门、浏阳门等多路突击。经过数小时激战,当晚十时许攻克省城,红旗插上长沙城头。

7月28日,长沙市民涌上街头欢迎红军。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西班牙驻长沙领事在报告中写道:"红军是有文化、有教养的正规军队。"

7月30日,中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主席由在上海的李立三兼任(未到职),由王首道代理,彭德怀等十三人任委员。这一政权虽存续短暂,但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然而危机接踵而至。何键急调刘建绪、罗树甲等部十五个团反扑,在美、英、日军舰掩护下于8月4日强渡湘江。红军虽顽强抵抗,但众寡悬殊,红三军团参谋长陈毅安在浏阳门指挥阻击时壮烈牺牲。为保存实力,彭德怀于8月5日下令撤离,实际占领长沙九日。红五军一部断后保障主力转移。

04

红军撤退后,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随军转移至浏阳、平江等地继续办公。

8月7日,红三军团占领浏阳县城。此时,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正兼程驰援。8月20日,红一军团在文家市全歼何键部戴斗垣旅,为两军会师创造条件。

8月23日,红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师在浏阳永和镇李家大屋实现。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总兵力近四万人,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强大的红军兵团。

但当时中央仍坚持李立三路线,强令红一方面军再攻长沙。8月24日,红军兵分三路挺进长沙。此时何键已调集重兵固守,国民党武汉行营派兵增援,长沙防线坚固。9月1日,红三军团发动总攻,虽一度突入敌阵,但因缺乏重武器和补给,激战十八天未能破城。

05

1930年9月12日,毛泽东在长沙郊外肖家祠堂召开前委会议,说服中央代表周以栗等人,决定撤围转兵。这一决策标志着红军开始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红三军团两打长沙,一胜一败,实践检验了革命道路的选择。第一次成功显示红军在特定条件下可攻占大城市,但第二次失败证明敌强我弱背景下,李立三路线主张的持久占领大城市不切实际。与此相对,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更符合中国实际。

这次战役促使中共中央逐步调整战略。红一方面军的成立整合了湘赣红军力量,为后续反"围剿"作战奠定基础。

彭德怀在回忆中指出:"三天四仗,行程百里,以少胜多,体现红军机动作战能力。"

这场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史实来源:

本文主要依据《彭德怀自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战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战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湖南省志·军事卷》等权威史料编写。涉及战役时间、兵力数据、机构成立等关键史实均有多源史料印证。对于存在不同记载的细节(如具体参战人数),取各史料共识或保守表述。人物职务、决策过程均依据历史档案记录客观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