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防空导弹库存见底!美国暂停军援,乌克兰防线还能撑多久?

点击次数:53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7-14 15:49:20
顿涅茨克方向,俄军11万重兵集结;苏梅州边境,乌军20个作战单位死守防线。 7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已完全控制卢甘斯克全境,这是俄军自收复库尔斯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 与此同时,俄军兵分两路:东线重兵压向顿涅茨克最后要塞“红军城”,北线强

顿涅茨克方向,俄军11万重兵集结;苏梅州边境,乌军20个作战单位死守防线。 7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已完全控制卢甘斯克全境,这是俄军自收复库尔斯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 与此同时,俄军兵分两路:东线重兵压向顿涅茨克最后要塞“红军城”,北线强攻苏梅州边境,意图撕裂乌克兰防线 。 美国却在此时踩下军援“刹车”——白宫暂停交付“爱国者”导弹、155mm炮弹等关键武器,理由是“库存见底需优先保障美国利益” 。 特朗普冷眼旁观:“让他们先打一会儿”,暗示或同时制裁俄乌双方 。 更耐人寻味的是,乌军特种部队刚突袭摧毁俄军4架战机,普京24小时内便主动提出谈判,要求乌克兰“接受领土现实” 。 双线告急、外援断供、和谈突现——乌克兰正面临开战以来最凶险的48小时。

一、俄军双线猛攻:11万重兵“钳形绞杀”乌东

7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战报证实:卢甘斯克全境已被俄军完全控制 。 这意味着乌军在顿巴斯北部彻底失去战略支点,俄军得以腾出兵力,向顿涅茨克和苏梅两翼同时发力 。 在顿涅茨克方向,泽连斯基紧急通报:俄军集结11万兵力,强攻交通枢纽“红军城” 。

这座争夺三年的要塞一旦失守,乌东补给命脉将被切断 。 俄军采用“围点打援”战术,用炮火覆盖增援路线,消耗乌军有生力量 。 当地乌军指挥官坦言:“我们的反攻能力已耗尽,只能死守工事” 。

而在苏梅州边境,俄军5万部队持续冲击乌军防线 。 乌军被迫抽调近20个作战单位增援,导致南线顿涅茨克防御空虚 。 俄军趁机攻占尤纳基夫卡村大半区域,乌军反击未果,此处恐成“第二个血肉磨坊” 。

二、美国断供实锤:乌克兰防空网濒临崩溃

7月1日,白宫和五角大楼同步宣布:暂停向乌克兰交付“爱国者”防空导弹、155mm炮弹及“地狱火”导弹 。 被卡脖子的武器清单长达十余项,涵盖乌军当前最急需的防空与火力装备 。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直言:美军库存因同时支援乌克兰、以色列及中东行动,已濒临枯竭 。

数据触目惊心:三年援乌消耗美军40%的155mm炮弹库存、30%防空导弹储备 。 乌克兰外交部紧急约见美外交官,疾呼“无防空弹药将无法拦截俄军空袭” 。 现实印证了担忧——7月初俄军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单日发射537枚导弹和无人机,乌军F-16因拦截失败坠毁 。

特朗普的态度更让基辅心寒。 他在北约峰会上暗示:“爱国者导弹需优先满足美国需求” 。 面对记者追问俄军进攻苏梅,他只抛下一句:“让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

三、普京的谈判牌:突提和谈背后的杀机

乌军一次突袭,意外撬动战局转折点。 6月27日,乌克兰特种部队远程打击俄军“马里诺夫卡”空军基地,宣称摧毁4架战机 。 不到24小时,普京突然表态:“俄乌将举行第三轮谈判,俄方已准备好讨论停火方案” 。

表面释放和平信号,实则暗藏苛刻条件。 普京强调谈判需基于“新领土现实”——即要求乌克兰承认俄占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等四州主权 。 他还坚持与泽连斯基的会面“必须在冲突最终阶段”,协议需具法律效力,防止乌未来政府撕毁 。

这与战场攻势形成残酷呼应。 俄军拿下卢甘斯克后,正以双线推进压缩乌军防御空间 。 若红军城失守,俄军将直插第聂伯罗州,乌东防线彻底崩溃 。 谈判桌上,普京的筹码正随坦克履带不断增加。

四、欧洲的无力补位:内部分歧撕裂援乌阵线

美国断供后,欧洲成为乌克兰最后一根稻草。 但欧盟内部矛盾公开化:法国反对没收俄罗斯冻结资产援乌,英国则力推该计划 。 德国总理默茨访美时,特朗普当面泼冷水:“俄乌积怨太深,立即停火不现实” 。

马克龙试图斡旋,与普京三年来首次通话 。 但俄方冷淡回应:乌方“未展现停火意愿” 。 更残酷的是现实差距——西方官员承认,欧洲短期内无法填补美国2/3的军援份额 。

乌军士兵在苏梅战壕中的控诉道破困局: “我们每天对抗上百架无人机,但‘毒刺’导弹库存只剩个位数” 。 当俄军新战术“导弹摧毁目标+无人机阻止修复”成为常态,乌军连修复电网的时间都没有 。

五、俄军战术升级:导弹与无人机的“死亡二重奏”

俄军事专家米哈伊洛夫称:“这种战术让基辅的防空漏洞无处隐藏” 。

乌空军司令部承认:俄军刷新了无人机单日使用纪录,日均超100架次 。

更令乌方窒息的是精确打击链。 无人机先诱骗乌军启动防空雷达,“伊斯坎德尔”导弹随即摧毁雷达阵地,为后续Kh-101巡航导弹清障 。 乌军总参谋部报告显示:6月俄军成功瘫痪乌境内3座大型军工厂,弹药产量骤降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