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防部最近整了个大新闻,愣是要把中国制造的螺丝钉从自家军机上薅下来!这波操作看得人直挠头——去年还在边境耍横的军队,现在连颗螺丝钉都要疑神疑鬼,这自尊心脆得跟油炸薄脆似的。
《今日印度》那篇报道写得有鼻子有眼,说印度陆军设计局的二把手亲自拍板,要把中国零部件从军事供应链里连根拔起。可明眼人都知道,印度军工这些年就跟拼积木似的,法国阵风战机的发动机配着俄罗斯导弹,再插上以色列的雷达,现在突然说要搞纯国产化,活脱脱像极了考试前夜才想起复习的学渣。
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系统成了重点审查对象。印度国防部打算请外援来查账本,那架势比丈母娘查女婿工资卡还严格。可问题是,去年加勒万河谷冲突时,印军用的夜视仪里还闪着中国芯片的蓝光呢。当时咋不嚷嚷安全风险?现在才想起来搞切割,这不是跟闹肚子才找厕所一个道理嘛。
要说军工领域的"去中国化",印度这步棋走得实在悬乎。全球90%的稀土提纯攥在中国手里,印度仓库里那点战略储备,还不够造三个月炮弹的。更逗的是,印度自家吹上天的"光辉"战机,雷达芯片十有八九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这就好比嚷嚷要戒酒,结果发现血管里流的都是酒精。
中印边境那档子事还没翻篇呢。2020年6月那个血腥的夏夜,四名中国军人把生命永远留在了加勒万河谷。印度军队当时举着狼牙棒越界挑衅的监控画面,到现在还刻在很多人脑海里。现在突然摆出受害者的姿态搞技术封锁,这套路跟抢劫犯投诉失主家门太硬有啥区别?
南亚次大陆的邻居们早看透了印度的做派。吞锡金、控不丹,连尼泊尔修条公路都要看新德里脸色。这种当惯地头蛇的做派,放在军工领域就露了怯——布拉莫斯导弹号称"国产骄傲",拆开一看制导计算机的电路板,中国零件密密麻麻跟蚂蚁搬家似的。
芯片战争里藏着更荒诞的现实。印度商务部长去年急得跳脚,说军工复合体80%的钨钢要从中国进口。这画面太有戏剧性:一边在边境堆坦克,一边还得求着对手卖钢材。就像武侠小说里两个高手决斗,结果发现剑是同一个铁匠铺打的。
反无人机的闹剧最逗乐。印度军方采购的干扰设备,拆开外壳就能看见深圳电子城的LOGO。负责审查的官员怕是得先给自己配副中国产的老花镜,不然连零件编号都看不清。这种既要当又要立的行为,活脱脱是买着义乌的圣诞树,却非要说是北极空运的。
稀土的困局最能说明问题。印度不是没有稀土矿,可提纯技术比中国差了十条街。去年试产的稀土分离车间,成品纯度还不如中国小作坊的边角料。这情形就像守着金矿却不会炼金,最后还得花钱买对手的金镯子。
中印之间的军工贸易像极了跷跷板。印度喊着要"自力更生",转头就发现自家军工厂的数控机床都是沈阳机床厂造的。现在突然要斩断供应链,好比拆了自家房梁当柴烧——房子塌了可别怪中国没提醒。
看着印度军方手忙脚乱查供应链的架势,倒让人想起他们著名的"三十年造坦克"传说。阿琼坦克从图纸到列装花了三十多年,等量产时技术已经落后三代。现在这场"去中国化"运动,怕不是要重蹈覆辙——等他们真搞出纯国产螺丝钉,别国军机早用上3D打印零部件了。
边境冲突的阴影下,印度军工的困局愈发明显。就像个赌气的孩子,把积木玩具里所有红色模块都扔掉,却发现剩下的根本拼不成完整图案。当新德里政客们还在为"中国制造"的标签跳脚时,印度士兵钢盔里的缓冲材料,可能正散发着浙江化工厂特有的气味。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