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邓小平时代的四大军委副主席

点击次数:58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18 06:44:20
1977年,党中央果断决定恢复邓小平同志的职务,并由此逐步建立起以他为中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自那时起,邓小平同志的职位经历了多次变动与调整。 1982年,邓小平同志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主席,自此全面掌舵军队事务。考虑到刚刚过去的特殊历史时期

1977年,党中央果断决定恢复邓小平同志的职务,并由此逐步建立起以他为中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自那时起,邓小平同志的职位经历了多次变动与调整。

1982年,邓小平同志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主席,自此全面掌舵军队事务。考虑到刚刚过去的特殊历史时期,军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中央特别为他挑选了四位资历深厚、能力卓越的军委副主席,以协助他携手推进军队各项工作。

这4人是谁?

首位元帅叶剑英

叶剑英元帅与邓小平同志均曾留学苏联,虽然邓小平同志的起步较早,而叶剑英元帅则稍显晚些。当邓小平同志在苏联深造之际,叶剑英元帅正肩负着广州黄埔军校与北伐军的重任。正当大革命面临崩溃的前夕,邓小平同志毅然归国,投身于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至于叶剑英元帅,则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将他派往苏联深造。

叶剑英与邓小平的相遇之地,正是中央苏区。1930年,叶剑英重返祖国的怀抱,次年便踏上苏区的热土。同年,邓小平也因公事抵达中央苏区,然而,由于他们分属不同的组织机构,二人的交往并不多。

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召开之际,叶剑英因力主采纳毛泽东的高明军事策略,其总参谋长的职务遭至剥夺,转而被任命为红军大学的校长。即便在遭受这一不公正待遇之后,叶剑英依旧对毛泽东保持坚定的支持,却未能幸免于第二次不公正的打击,连续被博古与李德剥夺了职务。

叶剑英先生,以其任劳任怨的精神,砥砺前行。多年后的今天,回忆往昔,他感慨万分:“革命道路漫长而遥远,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我们都应心怀革命之志,绝不应被琐事所束缚。”在长征的艰辛征途中,叶剑英先生的一举一动,多次力挽狂澜,挽救了党的命运,守护了红军的荣誉。

正当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之际,张国焘对于中央提出的北上战略持有异议。尽管如此,面对多数人的支持,他不得不随波逐流。然而,他所指挥的左路军行动显得颇为缓慢。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国焘进而对右路军中的四方面军部队施加压力,迫使中央红军转向南方。

叶剑英闻讯后,立即将这一消息告知了毛泽东,此举有效保障了中央红军安然脱险。建国之后,叶剑英深受毛主席的信赖,长期执掌中央军委副主席之位。迈入70年代末,他大力促成邓小平的复出。1982年,邓小平荣膺中央军委主席,叶剑英依然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辅佐其左右。

徐向前,第二元帅。

徐向前,与叶剑英齐名,并位列于开国十大元帅之林,亦曾在抗战的硝烟中与邓小平并肩作战。他毕业于黄埔一期,但在众多黄埔英才中,徐向前并未脱颖而出,因此并未引起校长蒋介石的特别青睐。

在他眼中,徐向前毕业后的前景似乎扑朔迷离,难以预知其成就。然而,蒋介石未曾料及,这位看似普通的学生,在数年之后竟执掌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令国民革命军节节败退。

在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辉煌时刻,徐向前再度担纲重任,率领西路军踏上了新的征程。然而,途中队伍屡遭马家军的围追堵截,加之后续支援的严重不足,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徐向前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历经重重艰难险阻,最终艰难地返回了延安。

全面抗战的硝烟弥漫之际,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完成了改编,蜕变为八路军。徐向前同志肩负重任,被任命为129师的副师长。随着师政委张浩同志因健康原因需返回延安治疗,党中央果断作出决策,派遣邓小平同志接替其职务,担任129师的政委。他携手刘伯承、徐向前同志,并肩作战,共同引领部队在一系列关键战役中崭露头角。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徐向前将军依次担任了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以及国防部部长要职,成为解放军历史上首位全面执掌这三大最高军事岗位的将领。即便身处显赫之位,他依旧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也因此赢得了“布衣元帅”的崇高赞誉。

在70年代末期,徐向前将军同样积极倡导邓小平同志重返中央领导层。1982年,邓小平同志荣膺中央军委主席一职,徐向前将军亦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辅佐邓小平同志处理军务事宜。直至1988年,他主动请辞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职务,将这一难得的机遇让给了更为年轻的干部。

第三位元帅:聂荣臻

聂荣臻,这位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帅,同样位列十大元帅之林。他与邓小平同乡于四川,早年又在法国相遇,那时两人都是勤工俭学的学生,聂荣臻比邓小平先一步踏上了法国的土地。邓小平抵达法国的次日,便在欢迎仪式上与聂荣臻不期而遇。异国他乡的相逢,让两位同乡倍感亲切。由于聂荣臻到法国的时间较早,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已有所了解,他在邓小平的学业和生活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1924年,国共两党首次携手共进,遵照共产国际的指导,旅居欧洲的党组织精心挑选了一批杰出干部前往苏联深造。聂荣臻和邓小平便是这批精英中的翘楚,他们先后踏上了苏联的土地。由于聂荣臻抵达苏联的时间早于邓小平,因此他归国的时机也更为提前。当邓小平抵达苏联时,聂荣臻早已重返祖国,并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职。

在大革命遭遇挫折的关头,聂荣臻毅然投身于南昌起义的领导工作。在南征的征途中,起义军遭遇了严重的打击。聂荣臻在广东坚持了一段艰苦的战斗时光,之后被调至上海,投身于地下斗争。然而,随着顾顺章、向忠发的相继叛变,上海的党中央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困境。与此同时,毛泽东在江西的势力迅猛发展,急需聂荣臻这样的军事英才。因此,在1931年,聂荣臻离开了上海,前往江西苏区。

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关键时刻,聂荣臻肩负起重大使命,担任了115师副师长的要职。他与师长林彪并肩作战,率领部队奋勇投身抗日战场。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与转变,115师采取了分兵作战的策略,聂荣臻遵照命令,率领一支精锐力量,全力投入到开辟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伟大事业中。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便承载着举足轻重的使命。聂荣臻将军作为这一领域的核心力量,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贡献。随后,邓小平同志从西南地区卸任,转任中央要职,其住所与聂荣臻将军仅一墙之隔。与叶剑英、徐向前等同志共进退,聂荣臻将军亦力主邓小平同志复出,并竭尽全力协助其开展各项工作。

第四位是杨尚昆

杨尚昆与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的经历有所不同,他并未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留下足迹。来自四川潼南的杨尚昆,其兄杨闇公曾是刘伯承元帅的入党引路人,正是在兄长杨闇公的感召与激励下,杨尚昆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杨尚昆步入了上海大学的殿堂。不久之后,他获邀赴苏联深造。翌年新春之际,他与张闻天并肩回到上海。然而,那时正值大革命遭受重创,上海城内笼罩着浓厚的白色恐怖气息,党中央的工作开展愈发艰难。

彼时,毛泽东所引领的江西革命浪潮汹涌澎湃,苏区亟需具备丰富知识和文化的干部。正是基于这一需求,杨尚昆被派往江西苏区,担任《红色中华》报的编辑一职,也正是在此期间,他与毛泽东首次见面。

甫至苏区不久,杨尚昆便受命担任红三军团的政治委员,与彭德怀并肩作战,携手共进,共同肩负起领导红三军团投身反围剿战役及长征伟大征程的重任。

在新中国成立的曙光中,杨尚昆毅然投身于党中央的各项事务。尽管他已卸去军装,错过了1955年的授衔盛典,杨尚昆对邓小平的复出始终展现出坚定的拥护。此后,他荣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力辅佐邓小平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即便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曾肩负军委副主席的要职,他们不久后便相继辞去职务,将领导之位让渡给新一代。这种既能积极进取又能适时退让,不慕虚荣、深怀民意的崇高精神,始终是我们永远应当崇敬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