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举行了授衔仪式,诸多开国将帅因为各自的贡献与职务被授予了相应的军衔。多年贡献得到了认可,大家都非常开心,将精力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工作中,打算尽力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情。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1957年,中央突然接到开国少将甘祖昌的申请,他想要放弃自己的职务,回到江西农村工作。
那时,甘祖昌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又在两年前刚刚被授了少将。他突然决定放弃一切回江西当个农民,这让人们感到非常震惊。
甘祖昌出生在江西莲花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一家人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他早早就到地主家里做工谋生。
后来,革命思想在他的家乡传播,甘祖昌受到影响,决定投身革命。1925年8月,甘祖昌担任了莲花红色独立团军需处处长,他接受命令来到井冈山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向主席汇报了莲花的革命情况后,毛主席非常重视眼前这个年轻人,特意为甘祖昌分析了局势,给他们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指导思路。
受此影响,甘祖昌在学习与实践中快速成长,逐渐成为家乡革命运动的重要一员。由于他的能力出色,他被组织派往湘赣军区,在红军的军工厂工作。
后来,部队开始了长征,甘祖昌跟随部队四处征战,他竭尽全力保障部队的军需,就这样与部队一起打败了诸多强敌,一路西征并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抗战爆发后,甘祖昌担任了120师359旅的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之后部队来到南泥湾一带组织生产,负责后勤工作的甘祖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靠着自己的出色表现,甘祖昌一路升到了供给部部长的位置,多年的战斗也让他成为军中难得的后勤人才。
因此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甘祖昌又成为西北野战军的后勤要员,在战争后期,他担任了一兵团后勤部部长的职务,竭尽全力保障了全军的补给,为部队进军西北,解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甘祖昌从军多年,由于工作的因素很少出现在战场上,他实际参加战斗的次数并不多。可大家都很清楚,后勤工作对于部队的重要性,因此到了1954年,军区众人考虑到军衔评级的问题,大家都认为甘祖昌配得上这份荣誉。
于是,众人一致通过了他为正师级的军阶,军区上报后,总政又批准他为准军级。他因此在之后的授衔中成了少将,可就在他事业的上升期,甘祖昌却放弃了这一切,选择回江西农场。
1952年,甘祖昌在军区视察的过程中不小心出了车祸,车子直接翻到了河里,他保住了性命,可头部却受了重伤。在那之后,甘祖昌患上了严重的后遗症,不得不长期休养。
得知军区干部战友们同意提高自己的军阶,甘祖昌心里十分不安,他多次对妻子表示,和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相比,自己做的工作实在太少了。
被授予少将军衔后,甘祖昌更加不安,他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工作能力,配不上组织给他的荣誉,于是他决定离开。
在那之后,他不断给组织打报告,表示自己的头部受伤无法胜任这些重要的岗位,请求组织同意他回江西农村工作。虽然组织不想失去这么重要的人才,但甘祖昌态度十分坚定,无奈之下,组织只能批准。
那时,大家也没想到甘祖昌离开了部队,却在另一个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给组织带来了一个惊喜。
1957年8月,甘祖昌带着家人回到了江西莲花老家,那时他的家乡沿背大队遇到了困难,村子里粮食产量始终上不去,大家日子过得都很难。
甘祖昌闻讯后进行考察,他发现村里的田大多是冬水田,于是他带着乡亲们挖下水通道,成功帮田地开沟排水。靠着这个方法,村里的粮食产量一下子增加了一倍。他的才能得到当地公社的重视,领导们经常来找他取经。
甘祖昌承担起了家乡的建设工作,他带着乡亲们修建了浆山水库,建设起一套完善的灌溉体系,随后甘祖昌又推动了发电站、水泥厂等配套产业的建立。
为了让当地发展得更好,他还带着乡亲们整修道路,在各处修建了多座桥梁。经过他多年的努力,当地的粮食产量不断提升,民众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
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甘祖昌又发展起了养殖业,帮助村子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他还潜心投入到农业科技的研究中,不断为改善民生做着实事。
1986年3月,甘祖昌因病去世,家乡的父老十分怀念他。后来,萍乡市在甘祖昌的家乡设立了甘祖昌干部学院,以此纪念这位农民将军为当地所做的一切。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