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乌战场上空战局势风云变幻,一张照片吸引了全球军事爱好者与专家的目光:俄罗斯空军战机挂载的一款新型导弹亮相,正是2019年首次露面、被标注为“产品-180”的R-77M导弹。因其技术特性与中国大名鼎鼎的霹雳-15有相似之处,不少人称之为“俄版霹雳-15” ,这一导弹的出现,也让世界对俄罗斯空军的空战实力有了新的审视角度。
R-77M导弹是早期“产品-170”(R-77)的深度改进型号,是俄罗斯导弹技术迭代的重要成果 。R-77作为俄军批量装备的第一款主动雷达制导超视距空空导弹,从1982年开始研制,历经苏联解体带来的波折,生产线重建等难题,直到2009年后改进型才被俄军批量装备 。如今的R-77M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实现了全方位升级。
在动力系统上,R-77M采用了先进的双脉冲火箭发动机 。传统单脉冲发动机能量释放集中在初始阶段,导弹射程和末端机动性受限。而双脉冲发动机能分阶段释放能量,导弹飞行前段获得充足推力达到高速,接近目标时再次点火,赋予导弹在末段优秀的机动能力,无论是追击高速目标还是应对敌方规避动作,都能游刃有余 。
制导系统堪称R-77M的“智慧大脑”,它装备了新型主动相控阵雷达(AESA)导引头,还具备数据链修正功能 。主动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可以在飞行末段自主搜索、跟踪目标,即便敌方释放强烈电磁干扰,也能精准锁定,极大提高命中精度 。惯性制导配合双向数据链等中继方式,让导弹像长了“眼睛”一样,根据战场态势灵活调整飞行轨迹 。
外观上,R-77M将R-77标志性的栅栏式尾舵改为梯形翼面的4片尾翼 。这一改动降低了飞行阻力,提升了导弹的飞行性能,还让它能适配苏 - 57隐身战斗机的弹舱,拓展了载机平台,提升俄罗斯空军空战体系化作战能力 。
俄罗斯方面宣称,R-77M最大射程可达190公里 ,这一数据超过了中国外贸版霹雳-15E的145公里射程 。不过,各国对空空导弹最大射程的测试标准存在差异 。俄罗斯的最大射程是在靶机速度1.2马赫的高空迎头攻击条件下测得,而中美标准为1.5马赫 。若按照中国标准,R-77M实际作战射程会有所减少,可能在100公里左右 。即便如此,R-77M依然是全球第四款投入现役的采用主动相控阵雷达 + 双脉冲发动机的中距空空导弹 ,前三者分别是中国的霹雳-15、美国的AIM-260A以及日本的AAM-4/99B式空空导弹 ,在超视距空战领域,它的加入让俄罗斯空军有了更强的话语权 。
但R-77M走向大规模应用并非坦途 。主动相控阵雷达引导头技术复杂,俄罗斯连苏-57的主动相控阵雷达都曾面临难产困境,R-77M的雷达引导头研制和量产难度可想而知 。若无法解决量产问题,即便技术先进,R-77M在大规模空战中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
随着R-77M投入实战,俄罗斯空军空战实力得到增强,对乌克兰空军的空中力量形成更大威慑 ,在争夺制空权的较量中,为俄罗斯增添砝码 。放眼全球,空战技术竞赛愈发激烈 。中国霹雳-15早已凭借卓越性能声名远扬,美国也在持续升级空空导弹技术 。R-77M的出现,让这场竞赛的赛道上又多了一位强有力的“选手” 。未来空战格局如何变化,是R-77M助力俄罗斯空军重塑优势,还是其他国家导弹技术继续引领潮流,一切充满悬念,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