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加拿大挥下35%关税大棒,仅隔24小时,加外长对中国说出“前所未有”的话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全球贸易战火药桶瞬间点燃! 不到24小时,加拿大外长阿南德火速约见中国外长王毅,不仅主动提出“重新校准中加关系”,更喊出“加快恢复各领域合作”的破冰宣言。 这堪称加拿大近年对华最直白的“求合作”信号。
为什么美国最铁杆的盟友突然转向中国? 根本原因在于特朗普的“杀熟”策略:一周内对23国发动关税战,连加拿大这个最大贸易伙伴也难逃一劫。 而加拿大被逼到墙角后终于清醒:过去紧跟美国制裁中国电动车、加征钢铝税,换来的却是特朗普嘲讽“加拿大该成美国第51州”。 此刻,中国市场成了救命稻草,油菜籽、猪肉、能源全指着中国买家。 一场24小时内的外交反转,揭开了美国霸权崩塌的序幕。
2025年7月10日,特朗普突然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加拿大输美商品加征35%关税,8月1日正式生效。 他在声明中指责加拿大“对美国奶农征收极高关税”,威胁美国“经济安全”,甚至将贸易赤字定性为“国家安全问题”。
这一刀砍得又急又狠,没有预兆、没有谈判,只有通牒。同一周内,日本、韩国、巴西等23国也收到类似关税信函,特朗普甚至放话:“没收到信的国家,一样要交15%-20%税”。
加拿大本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四分之三出口销往美国,两国日均商品流通额超20亿美元。 但“美国优先”面前,所谓盟友不过是“最软的柿子”。 特朗普需要短期政治筹码:国内通胀高企、制造业疲软,拿加拿大开刀既能展示强硬,又能转移矛盾。
特朗普关税令发布后不到24小时,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在马来西亚紧急约见中国外长王毅。 这场会谈中,加方抛出了两个关键表态:
“重新校准中加关系”,打破过去三年对抗基调,首次承认对华政策需根本调整;
“加快恢复经贸、卫生、人文各领域合作”,直接点名具体领域,态度比以往任何官方接触都更主动。
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6月底),加拿大还紧跟美国封杀中国科技企业,突然的“示好”堪称急转弯。 阿南德甚至强调愿以“务实、建设性态度”推进合作,暗示搁置分歧、优先谈钱。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彻底击垮加拿大信任。 7月初,美加谈判代表还放风“7月21日前有望签协议”,结果特朗普转身就甩出35%关税大棒。 类似戏码早有预兆:2024年12月,特朗普刚嘲讽特鲁多是“加拿大州州长”,加拿大立刻跟风制裁中国官员表忠心,结果美国照旧对加铝产品征收50%关税。 所谓《美墨加协议》形同虚设,加拿大终于认清:投名状交得再多,也换不来美国手软。
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400亿加元。 加拿大35%的油菜籽、26%的原油、40%的猪肉依赖中国市场。 尤其特朗普关税战下,加拿大农产品首当其冲,中国若维持对加油菜籽100%反制关税,加拿大农民损失将超50亿加元。 阿南德提出“加强供应链韧性”,实则就是给鸡蛋多找几个篮子。
过去两年加拿大对华连出狠招:2025年3月,对中国钢铝加税25%;
2025年6月,封杀中国科技企业。 中国的反击又快又准:对加拿大油菜籽、豌豆征收100%关税;对猪肉、水产品加税25%;发起油菜籽反倾销调查。
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商哭诉:“失去中国市场,仓库堆到爆仓! ”此时美国却冷眼旁观。 挨了重拳才懂:当美国棋子,代价是自己流血。
王毅在会谈中直指要害:“美国滥用关税破坏全球秩序,连小国穷国都被拖下水。 ”他顺势亮出中国方案:坚持多边贸易、对最不发达国家提供零关税待遇。
#图文打卡计划#王毅明确表态:“中加无领土争端、无地缘冲突,只要不人为制造问题,完全可互利共赢。 ”这句话既给加拿大递梯子,也暗含警告,中方仍握有反制筹码:若加方反复,中国随时可重启对农产品100%关税。
欧盟:冯德莱恩改口称要与中国建“更平衡的关系”,取消议员访华限制;
巴西:加速对华大豆、牛肉出口谈判,避开美元结算;澳大利亚:铂富公司紧急将生产线撤出中国,却遭本土商界抨击“自断市场”。
连加拿大《环球邮报》都感叹:“当美国自己撕毁规则,盟友只能寻找新灯塔。 ”而中国凭借14亿人口市场和全产业链韧性,成了动荡中罕见的稳定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