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到了,本来想着朋友圈都在晒旅游、晒美食,甚至有朋友给我发海边日出的视频。火车站人从众,景区路口全是车。可我身边的人,却一个都没闲下来。滇中引水工程现场,红河段,1标2标,进度99%。什么概念,这就是最后冲刺阶段,没人说停工,没人敢松一口气。大家眼里只有一件事:抢进度,抢节点,全部往前推。这种氛围是那种真怕一慢下来,耽误整个大盘子的状态。
工程现场真不是想象那种万能机械臂一按就自己挖,地质问题、隧道问题、涌水、岩爆、断层分分钟都能难住一支队伍。隧洞深埋,头顶几十米厚的山体,里面湿冷,有段时间水都能“哗啦啦”流进洞里。管理团队、设计部门不断盯着进度表,每一米推进都要反复调查、验算、拍板。施工方案经常上一稿推翻再改一稿,没人叫苦。领导没来,技术员就自个儿顶上,不愿拖慢工程整体进度。
看到赵伟忙碌那样,才发现这些建设者真的不容易。五年没能常回家。工地两千公里外才是自己的老家。电话那边,家人都劝,要不回来休息。赵伟只说,大家都一样。没人愿意国庆留在工地啊,可责任、任务、工期在这儿。在动不动就五十公里深山里的隧道,头一天说拆模,第二天立马就是抢险,盐水杯子一喝到底就是干。
这一趟,不管工种老小,只要在项目线上,思想都是高度一致的。晚一小时进度,人家下游城市可能后面就喝不上水。谁都不想自己成了“拖慢大盘”的那一个。技术的、测量的、工人的班组长,每个环节配合得死死的,现场没得谈条件。“弱爆破”“短进尺”这种战术不是别人搞噱头,全是实打实为了现场安全着想,隧洞一炸,大地一震,全队伍都要忐忑好几天,拼的就是那份临场反应和应急抢险的能力。
再往工地深处走,那面红旗一飘,真能看出大集体的劲头。国庆节不是没想家,是所有人都想家,但这份项目责任感,远超个人小情绪。说白了,有时候忙完一天,脑子里还在转,“明早检查模板,水泵别坏,走廊要清空。”连续高负荷运转,有人笑说,大家早就练成“八小时睡觉制”,一觉睡醒直接上阵,没有啥慢启动时间。
滇中引水红河段,51公里隧洞,已经干到了99%。二衬结构28公里同步推进,这样的数据拿出来,工程师都敢拍胸脯,绝对中国速度。光看数据可能没什么概念,真正难的不是修个洞,是要把这种大体量隧洞穿过五六个山体,每天担心地裂、担心压力飙升、担心突水,外面一吹牛皮,谁都敢说自己见过大世面,但到这现场堵上一两天,没点真本事根本撑不下来。
技术主管没得啥假期,办公室主任每天和一帮技术员推计划、调度施工,工程建设全靠现场各路人马配合。每推进一点点,离全线贯通再近一点。有人在微信群晒进度,有人自嘲哪个班组晚饭再临时多送两罐八宝粥安慰一下夜班兄弟。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就想着年内必须拿下关键节点。
工程之大,投资近千亿,百万人口、亿吨造福,全盘布控,主要目标只有一个——引水入滇、惠及子孙,干出让人服气的民生工程。这事不只关工程队伍,全云南几十个城市后面都站着,产业发展、居民用水、绿化、生态修复通通看着。你说小吗?是真的大盘子,谁敢松懈?现场谁都不想成为“最后一公里”的拖累。
会有人问,这么大规模的工程,产业技术、管理创新拉满,能不能推向全国?答案早就在现场。全线党旗、突击队、技术创新专班,一套带一套,全国一流。放在国际上,类似的水利工程,也只有几个老牌强国能够顶得住体量和难度,咱们全线国内自主完成设计、测量、施工,每一步都不是“照本宣科”,外行人不懂,道路、设备、管理的拉通,都是一批又一批幕后人踩着汗水拼出来的。很多年轻小伙大学毕业进来,几个月黑了三圈,什么大城市白领,全都羡慕的目光,跑去现场体验才会明白,这叫真正的“燃”青春。
全线推进,吊车、钢筋、混凝土、管理软件全程高效运转,一切为了水顺利引进滇中,无数幕后人熬着夜,国庆档里的坚守,比任何节目、晚会都值得自豪。建设者自嘲说:不用去景区看人头,大家都拥在现场,摩肩接踵为祖国忙。也有朋友调侃,这才是工程人的专属“黄金周”工作方法论,哪里乱在哪里坚守。
眼下红河段进度飞快,剩一丁点儿未完工,张贴在办公室墙上的里程碑计划表,上面标着“全线贯通倒计时”,所有可靠数据都写着:只要大家坚持住,安全、质量、进度全拉满,年度目标一定能拿下。等到竣工时,项目组炒鸡蛋都比外头香。因为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换来千万人口的民生保障,谁都明白,这不是哪个人哪个单位的一己功劳,是千千万万建设者拼了命在坚守,谁干谁知道。
这一串数字不是冷冰冰的,只要深夜穿过工地,看过所有的作业台灯,一根钢筋一块模板,都是人和人之间信任、团结、奋斗的结果。技术创新在进步,团队协作越来越默契,工程纪律越来越严谨,背后全是“中国质量”四个字体现出的实力与底气。哪个环节掉链子,整体就要卡壳,所以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现在一提到滇中引水红河段,大家第一印象就是攻坚、创新、担当、团结,一线挂着的那面党旗,就像个定海神针一样。都说自己是“最坚强的后盾”,但每个人又都有点无名英雄的气质,不爱露脸,不需要夸奖。真正厉害的是,一批批建设者愿意在最艰难的时候站出来,遇险情时不后退,节点逼近不逃避,是他们把这片土地的命脉悄悄延长了好几百公里。
放心吧,等明年再看,数据表会定格在百分之一百,滇中大地变得更绿更美。像赵伟、潘巧进他们这样千万工程人,每天跟家人解释一千遍“先别等我回家”,但等工程圆满完成,对得起的就不只是工资,更是让所有云南人,都能端起干净放心的水杯。这才是新时代中国速度,这才是中国人的信心。
始终相信,有这样一批批敢战善拼的工程铁军坐镇,有技术、有创新、有信念,云南这盘大棋就不会有任何人拖后腿,红河段的最后1%,不过是中国建设者们团队实力的缩影。谁家国庆没思乡?可每个奔忙者都心里清楚,守一线,就是“家国两相宜”。幸福真的不是靠嘴说出来,是千千万万个平凡人加出来的浓浓生活底色。
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温暖大爱。文章若有表述不恰,欢迎各位留言反馈,咱们第一时间认真核实。小编每字皆辛苦,点击点赞加关注,工程顺利大家一起见证,留言有奖祝福每一位参与工程的奋斗者,生活节节高,一路顺风。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