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江门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强调把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工作,不惜一切代价3-4天灭蚊,动员群众参与,筑牢群防群控基础。
江门市这次采取如此坚决的灭蚊行动,直接原因是当地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网友觉得蚊子“要想灭绝难”很有道理,这确实是个艰巨的任务,政府的目标也并非让蚊子“灭绝”,而是快速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以下,阻断疾病传播。
一、快速了解这次行动的核心信息
事项及具体内容:
时间背景:2025年9月,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后。
疫情状况:广东基孔肯雅热病例激增,江门是重点区域(9月14日至20日报告2238例)。
核心目标:国庆前有效控制基孔肯雅热疫情,将成蚊和蚊卵密度迅速降至安全水平。
️ 行动时限:集中3-4天进行攻坚。
动员规模: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下沉至所有村(社区),发动群众参与。
二、为何采取如此坚决的行动
1. 疫情形势严峻:基孔肯雅热主要由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 传播。疫情在江门发展迅速,报告病例数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增长,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2. 应对窗口期:台风“桦加沙”过后,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各处积水点增多,为蚊虫孳生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成为灭蚊的关键窗口期。江门市决定抓住灾后清理的时机,开展为期一周的爱国卫生集中专项行动,旨在快速清除蚊媒孳生地。
3. 保障公共健康与重要节假日:目标是力争在“国庆、中秋”双节人流高峰前控制住疫情,保障市民健康和节日秩序。
三、灭蚊到底难在哪
网友说“要想灭绝难”,这确实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蚊虫难以彻底消灭,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强大的繁殖能力:蚊子繁殖速度快,产卵量巨大。更麻烦的是,它们的卵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即使在暂时干涸的地方也能存活一段时间,等到再次积水后便能孵化。
2. 广泛的孳生环境:蚊虫的孳生地无处不在,包括家中及周边的花盆托盘、废弃轮胎、瓶瓶罐罐等小型积水容器,以及公共区域的下水道、坑洼、绿化带等。特别是台风过后,清理工作量巨大。
3. 防控的持续性挑战:即使一次集中行动大幅降低了成蚊密度,但只要环境中仍有残留的蚊卵或新的积水点,蚊虫种群数量就可能快速反弹。因此,防控工作需要持续进行,并努力将有效的临时措施转化为长效管理机制。
四、可持续防控的路径
认识到这些难点,江门市的行动并不仅仅是“一阵风”,也在探索可持续防控路径:
1. “清积水”优于“喷药”:清理蚊虫孳生地是防控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措施。这次行动中,大量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深入社区,重点就是帮助和指导居民 “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容器。
2. 构建群防群控体系:疫情防控不仅是政府的事,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让“清积水、防蚊虫”成为每家每户的自觉行动和日常习惯,是巩固防控成果的关键。
3. 建立长效机制:一些社区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环境卫生管理规约、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推动防控工作从“一时净”向“长久清”转变。
简单来说
江门市此次强有力的灭蚊行动,是在特定公共卫生危机下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目标是速战速决控制疫情。而长远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种临战的紧迫感,转化为日常持之以恒的精细化管理和社会公众的自觉参与。